吉爾吉斯不可或缺的小人物 – 馬蘇卡司機大叔

如果你要去任何一個前蘇聯國家,馬蘇卡 (marshrutka) 這個單字非學不可! 它不僅是最便宜,也是市區內和長途旅行最方便的交通工具。這種改裝過的廂型車的副駕駛座可以坐兩個人,後面則是不同形式的多排座椅,有些是左2右1留下中間走道,有些則是平常可見的3排座位,無論如何都是盡量將座位排到最多,所以後面放行李的地方有時候比一般轎車還窄小。雖然如此,許多乘客還是大包小包的來搭車,後車箱放滿了,司機就開始往大家的腳下塞,雖然腳沒辦法伸直了,但每個人都能互相體諒。

車門是另一個改造重點,駕駛座除外,通常只有副駕駛座的門可以打開,其他的都被鎖住了,剛開始不懂我還拼命拉後面的車門,後來才知道大家都要從副駕駛座鑽進去,帶著小孩的媽媽還得把嬰兒先給陌生人抱著才能鑽進去。不過我最不能理解的還是”沒有窗戶”這件事,也就是說後座的窗戶全部都不能打開,只留了一個車頂的天窗,車子行進間有風還好,若是夏天車子停住,那真的是很悶啊!!

img_6868-%e8%a4%87%e8%a3%bd

在大城市,馬蘇卡則成了市區內的小巴士,每台車有固定的路線,但是最令我大開眼界的是: 只要在它的路線上,任何人都可以隨時攔車上來或是要求停車,這簡直是另類計程車!! 有時候車子在等紅綠燈,也會有人衝過來,因為副駕駛座的門沒人管,所以完全不能限制任何想拉車門上來的人啊!! 除了停停走走以外,它確實是一個方便又便宜的交通工具。img_0094img_7017-%e8%a4%87%e8%a3%bd

至於搭長途的馬蘇卡就更多故事了! 這個小巴士扮演著比通勤工具更重要的角色。印象最深的是從吉爾吉斯南部的Arslanbob到Osh的三小時車程,不斷的有當地居民,有的一個人,有的是媽媽帶著孩子,從一個村莊搭到另一個村莊,有些剛採買完提著幾個塑膠袋,有些是去接剛下課的孩子。車子停停走走我已經習以為常,忽然之間車子又停了,一個老婦女攔了車,跑到司機的窗前,對著他說了幾句話,把一封信遞給他,就這麼走了。我正納悶著這婦人怎麼不上車,看著司機把那封信收進袋子裡,才恍然大悟: 原來是幫忙送信啊! 過一會兒攔車的是一個中年女子,她上車以後指揮著司機停在一家小商店前,看著他們下車走進商店,不久後搬出五個不知道裝些甚麼的白布袋,塞滿整個走道! (就是下面這張照片) 其他人不僅不覺得煩,還笑開懷的和司機討論著。結果那女子付了點錢就走了,什麼?! 這是把小巴當成貨運公司嗎? 開了一陣子司機再度靠邊停,我探了頭卻沒看到有人攔車,司機按了幾聲喇叭,對面房子裡走出了一個穿著整齊的男子,帶著小公事包上了車,和司機有說有笑,看了是每天都搭這班車的常客啊!

終於到達目的地了,司機趕忙跑上來把這幾個白布袋都搬走,乘客也陸續下車,從司機手上拿了後座的行李,說了聲謝謝! 但我其實更想說您辛苦了,這年頭兼職郵差和送貨員的司機大叔還真不多見,雖然這些異想不到的乘客需求讓旅途的時間增長,卻也讓這台馬蘇卡充滿了溫暖,更讓我感受到馬蘇卡司機真正的角色原來是全村人的家人。

img_0551

Leave a Reply

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:

WordPress.com Log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.com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Twitter picture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Facebook phot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Connecting to %s